评《d t n l 》一课
2007-09-20
评周敏老师《d t n l》一课
杨纯
周敏老师于上周四给我们展示了汉语拼音《d t n l》这一课第三课时的教学。周老师作为一名刚刚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无论是从课前的准备还是课堂的组织来说,都可以看得出她是十分用心的。
整节课上,教师的教态亲切,注意了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师生关系融洽,相互尊重,学生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并且学有所得。最难能可贵的是,周敏老师能抓住教材儿歌中的延伸点,恰当地渗透了“爱护小草、爱护环境”的教育,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陶冶。另一点就是周老师时刻不忘语文是两性的统一,在认读“米、马”这些生字之后,让学生口头扩词,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言语意识和积累意识。
以下是几点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仅供参考:
一、 作为这一课第三课时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学生在巩固拼读的基础上认识5个生字,学习一首儿歌。周老师是复习导入的,先是摘苹果巩固以前所学的单韵母、声母,接着又巩固了四组形近声母的音、形,复习得非常细致,所以共花了12分钟。这一环节费时太多,所以导致了后面的生字认读时间紧张,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显得不够突出。
二、 教师的语言有些平淡,拖沓,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表情、动作、语言都可以更夸张些,语调抑扬顿挫些,这样更富有激励性,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 教师在课堂上应逐步培养孩子们养成倾听的习惯,时刻关注所有孩子的学习状态,尽量不要重复学生回答的话。
四、 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表演时,尽量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发挥,教师不要在学生未表演之前,就先示范,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框架,学生无从最大限度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