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2008-09-25

《观察物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赵玉兰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不同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课前谈话:请喜欢照相的小朋友举手。有个小朋友也喜欢照相,想看看他是谁吗?(课件显示二(2)一个同学的背面照,侧面照,正面照。)

2.导入新课。

师:要想看清楚一个物体,就要仔细地、全方位的进行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以学生熟知的照相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恐龙

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罕见的朋友,它是谁呢?(出示玩具恐龙),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现在看到的玩具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初步感知

生1:看到恐龙的头,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

生2:看到它的前爪。

生3(侧面的学生)看到它的侧面,尾巴,身子。

生4: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师:老师把它转动一下方位,(出现侧面)你又看到什么样子的恐龙呢?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师:如果继续转动,让它背对着我们,你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观察。

(1)本位观察。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把它放在桌子上,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3、课间小歇:游戏:“抢宝”

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游戏:名字叫“抢宝”。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份宝物(把数学书的左侧面,右侧面,封面,背面复印纸装在信封里)

①、教师:我们的数学书你仔细观察过吗?有哪几个面?现在,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把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然后立起来。看一看,你正对着数学书的那一面?

②、各小组把信封中的“宝物”摆在桌面上,当老师开始说抢的时候,你看到那一面就抢那一面,看哪个小组的速度最快?

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位置,进行第二轮抢宝游戏。

三、巩固深化,强化立体感。

1、观察长方体:

1、正对面的观察:正面,背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底面。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那个面?

(1)、同一个角度你最多能看到哪几个面?还有哪几个面看不到?

(2)、练习;

在长方体的上面画“√”正面画“○”侧面画“×”(课件出示)

2观察水壶练习:

(1)、正面、左侧面,右侧面。

下面三个小朋友正在观察观察一个水壶,他们分别看到的是那一面,请连一连。

(2)、底面,上面的观察。(上面、下面、左侧面、右侧面的区分)

3、玩具狗和熊猫的观察:

你是站在什么方位进行看到这张图的样子的?(课件出示小狗和熊猫正面、背面、侧面图) (逆向思维训练)

四、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五、体验成功、实践新知

学校介绍:老师还拍下了几张我们学校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我们的学校很漂亮,每天都有很多客人来参观,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对我们的教学楼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吗?(出示教学楼的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

六、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节课属于低年级一节活动课,根据活动课的目标,在预设目标时,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活动课的开放性。如何让孩子在通过开放的活动教学,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是我们一直探讨的一个问题。这节课内容安排上,从学生照片----观察恐龙----观察课本-----观察长方体-----观察水壶-----观察教学楼。体现这样几个目标:1、正对面的平面观察,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2、同一物体几个不同角度的的观察;3、多个角度不同方位的立体观察,同时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4、上下左右的辨析观察。使学生的思维从正对面的平面感知到形成初步立体空间概念,为孩子的今后学习做了铺垫。

二、活动课的有序性。整个教学环节要做到目标明确,层次清楚,由易到难,由简到烦,由平面到立体。动而不乱,全员参与。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节课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对学生估计过高,在开展活动前的要求指令不够到位,导致学生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到位,学生小组活动中显得活而无序,浪费了有效时间。其次,难点突破不够,左侧面,右侧面学生区分还是有很大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