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线段》教学案例
2009-11-30
直线、射线、线段
胡阳平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上册P128,第四章《直线、射线、线段》。
二.设计思想:
1.体现当堂完成学习任务,当堂完成课堂作业。
2.体现自主学习意识,体现自主学习过程。
3.体现训练思想。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正确的几何语言说出一些几何事实。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理解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不同表示法。
3.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1.直接导题:直线、线段和射线。
2.知识调查:关于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知识你在小学阶段知道多少?
3.中学阶段与小学阶段会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请预习。
预习教材P128-P129:学生自学教材在书本上划线或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录有关知识点,一边看书一边尝试做《基础训练》P49。
(二)。自发学习,自主探究知识规律。(重点理解公理)
4.自学汇报,理清知识线索。教师给学生时间自主汇报并板书,随机进行生成性的教学互动。
概念类:直线、射线、线段,怎样用图表示?请学生上讲台画一画。如何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两直线相交、交点。如果举例说明?三条直线相交最多几个交点?最少几个交点?四条直线呢?
规律类: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包括几个意思?)。什么叫做“公理”?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如果举例证明?生活中哪里运用了这一规律?
5.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哪些知识在小学基础上有拓展?分概念类和规律类进行小结,重点要学会几何语言的运用,会用几何语言表达,会听明白几何语言。
(三)。师生互动,共同提高。(重点掌握概念的表示方法与几何语言训练)
6.我们一起画,看你能否用几何语言表达?
7.请你跟着老师画两条直线。
(1)。哪条长一些?为什么?怎样表示这两条不同的直线?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两种方法。与字母顺序有关吗?
(2)。哪个点在这条直线上?又叫这条直线经过某个点。哪个点在这个直线外?
(3)。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为什么?什么叫相交?当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什么叫它们的交点?这个公共点就叫做它们的交点。
8.从直线上截取一段,还叫直线吗?(线段与直线的图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1)。线段怎样表示?同样可以用大写和小写字母两种方式。与字母顺序有关吗?
(2)。这两条线段哪一条长一些?测量法。线段可以比较大小,直线不能比较大小。
9.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呢?在这条直线上可以找到几条射线?四条。
(1)。我们截取两条射线把它们画出来怎么画?怎么表示?也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吗?与字母顺序有关吗?
(2)。判断:射线正好是直线的一半,对吗?
10.对照第一张灯片,把课件补充完整,体现中小学知识的延续性。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识。
11.学生自主完成P129第练习题。
12.课件增加一些训练题。侧重几何语言的训练和概念的辨析。
五.教学反思:
上完课,感悟如下:
1.教学要因势利导。《直线、射线、线段》学生并不陌生,学起来没有心理畏惧感。抓住这种心理展开教学,慢慢让学生感受同一个学习内容在中学学习与在小学学习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朝这个方向思考,增强学习的目标性。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是小学基础,但新的知识增长点在概念方面做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几何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成为课堂训练的重点。
2.教学要有细节。在用字母表达直线和线段的时候,我故意让学生用两种不同方法表达都是正确的。直线AB与直线BA指的是同一条直线,线段AB与线段BA指的是同一条线段,但是,射线AB与射线BA指的就不是同一条射线了,通过细节对比让学生感受感念之间的区别。
3.教学要敢于放开。备课时计划让学生放开一些思维,给学生一段开放的时间和过程,因为公开课考虑到把课上稳一些,反而思维受到约束,学生学得拘谨,学习氛围不兴奋,自己不太满意这种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