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2010-03-19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陈婷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构想

以《同心圆》理论关键词“同理心、发现兴趣”为备课指南,深入理解文本,充分挖掘文本内涵,提高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并以此为切入点,刺激学生写作兴趣,写出意蕴丰富的文章来。

《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表达对第一本书深深的敬重和感激之情。为什么一本普通的国语课本会让作者如此难忘呢?因为它包含着父亲对我的理解和乔元贞的关爱、包含着我对同学乔元贞的理解和关心,一本薄薄的书却蕴藏着厚厚的情,这是文章打动读者的地方。 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准备以“同理心”为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父亲”及“我”的形象,使课堂笼罩在浓浓的温情之中,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理解后的关怀那么让人感动!

学生理解了“第一本书’丰富的意蕴后,我便不适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自己的“第一本书”,写一写自己的“第一本书”。在我们的记忆中,也沉淀着自己珍爱的“第一本书”,它承载着的或许是美好的回忆、或许是浓浓的情感、或许是你的一段心路历程,请将它挖掘出来写成一个片段。学生此刻已受到文本情感的感染,马上兴趣大增,快速能调动记忆,想到自己所珍藏的实物,它们或是自己珍贵的第一次的独特体验,或是承载着喜悦、感动的礼物……,这时候所有的回忆都回到了课堂,当然文思泉涌了。兴趣和情境是最好的写作老师!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二、初读第一本书(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温厚

2、“我的第一本书”是指什么书?它有怎样的经历?

三、精读第一本书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围绕它写了哪些事?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第一本书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课堂小练笔

在我们的记忆中,也沉淀着自己珍爱的“第一本书”,它承载着的或许是美好的回忆、或许是浓浓的情感、或许是你的一段心路历程,请将它挖掘出来写成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六、教学后记

教完本课后,感觉整堂课的组织还是重点突出、有条不紊的。特别是对“我的第一本书”含义的挖掘比较到位,情感渗透比较深入。在分析父亲的形象时体现了“同心圆”理念中“同理心”的渗透。但感觉在“发现兴趣”方面引导得不够艺术、精彩。没能使学生很快的调动记忆,写完之后已经到了下课时间,没有让学生得到展示,自己也未进行点评,所以,在语文教学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语文活动的兴趣是我以后要积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