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1-09-24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执教:周维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直接导题。

师:中秋节刚过完,你们都吃月饼了吗?

老师手中有4个月饼,如果要分给2个小朋友,你们打算怎么分?

如果只有2个月饼,你们打算怎么分呢?(请两位学生上台操作)

小结:像他们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里面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板书)

师:现在只有1个月饼,2个人还能平均分吗?怎么分?(贴图片)

每人分到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在哪里?同学们用手指(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这个月饼的一半)

师:这一半能用一个数表示吗?

小结: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导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刚过完中秋节这一情境为切入点,现场模拟分月饼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二、理解二分之一。

1、观察图片:我们刚才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观察一半,这是2份中的几份?

2、读作二分之一,会读吗?点名读。

3、这一半是二份之一,另一半也是二分之一,拿出手指和我一起写。

4、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谁来说说?点名说。

5、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6、同桌之间说一说。

7、动手操作:你们想自己做一个二分之一吗?

要求: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在把它的二分之一用斜线涂上颜色。

8、学生汇报展示。

9、质疑:同样一张长方形纸,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10、 练习:哪些图片是二分之一?

11、 我们生活中哪里有二分之一?

12、

1

2

1

2

1

2

观察 图片,生活中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说 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做 判断图片中的

1

2

1

2

找生活中的 观察生活中的 ,整个设计都是帮助学生理解

1

2

1

2

的意义,把理解 意义这个过程做足,做充分,首先是由具体的实物一

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抽象到说二分之一的语言的训练,再到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然后再联系实际生活,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比较分数大小

1、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老师板书分数

2、动手操作:折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3、展示汇报

1

2

1

2

问:同样是 的月饼,你愿意吃哪个?

观察图片比较分析,发现: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图形不能够表示相等的

结论: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首先得默认平均分的物体是一样大的.

1

2

1

8

问题:同样大小的圆形,你愿意吃哪个月饼?为什么?

观察图片总结规律:同样大小的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其中一份就越小,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少,其中一份就越大.

4、练习:比大小。

1

6

1

9

1

3

1

4

1

5

1

4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再次动手操作,一方面加深对二分之一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发现了问题:为什么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不一样大呢?本环节设计有两个思维层次,首先是比较不同图形的二分之一大小,再到比较相同图形的不同分数比较,让学生经历“操作 观察 发现 验证” )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生.

1、看图估一估,看谁跳得远。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

( )

1

( )

1

( )

1

( )

1

( )

> > > >

3、看图写分数。(安静动笔写作业)

4、想一想,从下图中你可以想到哪些分数?

四、

1

2

1

2

1

2

1

2

教学反思:

1、从引导学生理解 ,说 ,到亲自体验做 ,判断图形中的 ,

1

2

再到找生活中的 。过度到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在比较分

1

2

数大小时,设计了两个层次,首先是比较相同图形的 ,得出结论要比较分

数的大小,必须首先默认平均分的物体大小必须是一样大的,再到用相同的圆形

1

2

1

8

折出的 和 进行比较。本堂课教学内容设计较为饱满,在比较分数

大小环节课堂节奏有点快,语速过快,学生动笔写作业的时间太少。

2、没有抓住课堂中学生的有效信息,进行生成,缺乏课堂机智。有一位学生说

1

1

100

100

到想认识 , 时,我只是蜻蜓点水的带过,简要说明它们都等于1。

1

1

如果让这位学生再上来操作一下,全班同学动手折一折,验证 就是一个整体,相信会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3、今后在自身课堂语言训练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