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快乐呼啦圈》教学设计

2014-03-12

体育课《快乐呼啦圈》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生命课堂的课改方向进行课堂教学,按照生命课堂四要素(兴趣、思维、情感、生态)进行设计和实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让每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健身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中注重以自主探究性学习方法为中心,以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和全面素质。教学中注意有重点的解决个性问题,强调以学生自我发展为主,让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学习、创造,同时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嬉戏中玩出兴趣,玩出方法,玩出技能,使之尽情地感受运动的乐趣,终身受益。

本课根据呼啦圈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需要,设计了四个环节:1、单人原地自主玩圈;2、行进呼啦圈;3、小组合作多形式多方法转呼啦圈;4、展示(个人或小组展示)。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1、通过演练圈操,激发学生对人体美和体育造型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对器械操的兴趣。

2、熟悉呼啦圈的特点,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圈活动中锻炼身体,娱乐身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能力。

3、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要求,并通过自主探索创编游戏,达到启智、增智,培养和改善学生自编、自练、自评及自我管理的综合体育运动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熟悉呼啦圈的特点,让呼啦圈转起来

难 点:能做多种转呼啦圈的方法、技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造性尝试练习。首先是给每位学生一个呼啦圈,让他们自娱自乐各显神通地玩。这正是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但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总是想马上能亲自体验一下,而课中的嬉戏过程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教师应珍惜他们的好奇、好动心,充分给予创造性的遐想,创造性活动的空间,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玩中求乐,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大胆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能力。

2、本课围绕呼啦圈这一器材,在教学上优化设计,体现一材多教,一物多用的教学思想。课的第三环节是小组合作多形式多方法转呼啦圈,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同时可利用呼啦圈来加大动作幅度,塑造健美的体形,增强美的姿态和气质。

3、教案

授课班级:七(1)班 授课教师:杨 毛

授课地点:篮球场(雨天体育馆)

教学内容:呼啦圈

教学器材:呼啦圈31个

教学过程:

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教法及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及组织

时间

(分)

一、课前常规

组织集合,检查人数服装,宣布教学内容,安排见习生。

集合要求快、静、齐,认真听讲,弄清学习内容。组织如下:

☆☆☆☆☆☆☆☆☆

☆☆☆☆☆☆☆☆☆

★★★★★★★★★

★★★★★★★★★ 图1

1

二、游戏《螺旋跑》

方法:全班同学成一路纵队跑,由大圈到小圈,再有小圈到大圈反复1次。

规则:不允许掉队。

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方法及规则,组织并指导练习。

同学们认真听讲,弄清游戏的方法及规则,欢快地进行游戏,组织如下:

图2

4

三、徒手操

1、头颈运动

2、肩部运动

3、体转运动

4、体侧运动

5、腹背运动

6、蹲起运动

7、弓步压腿

8、踝腕运动

教师提示要领,口令指挥,示范带领。

同学们听口令认真练习,组织成体操队形。

☆☆☆☆☆☆☆☆☆

☆☆☆☆☆☆☆☆☆

★★★★★★★★★

★★★★★★★★★

图3

3

一、呼啦圈

1、方法。

首先把圈套住身体的某个部位,一般在腰腹部;然后开始转动身体,保持平衡;初学者不要走动、也不必变换花样,要注意均匀摇动,比赛时谁坚持的时间长,谁就是最终获胜者。

教法:示范法、观察法、练习法、目标评价法

根据同学们的能力,他、请一位同学表演,组织如下:

☆☆☆☆☆☆☆☆☆

☆ ★

☆ ★

☆ △ ★

☆ ★

☆ ★

☆ ★

☆☆☆☆☆☆☆☆☆

图4

2

2、原地呼啦圈

教师巡回指导练习,提示要领,帮助保护练习,纠正错误,鼓励练习。

同学们认真自主探究练习,在老师提示和帮助下纠正自己错误。

组织同图4。

5

3、行进呼啦圈

巡回指导。

同学们认真观看示范,认真体会。

组织同图4。

5

4、多种方式转呼啦圈

教师巡回指导练习,引导。

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

队形同图4。

4

5、小组展示

每组派1—2人进行展示或小组展示

教师主要是引领、鼓励,调动学生兴趣

学生积极展示

队形同图4。

4

二、趣味活动(两人呼啦圈10米接力)

方法:略。

教师主要是调动队伍、安排裁判、营造氛围。

学生乐观参与,积极向上,练习1—3次,组织如下:

☆☆☆☆☆☆☆☆☆

☆☆☆☆☆☆☆☆☆

★★★★★★★★★

★★★★★★★★★

图5

8

一、放松

1、整理运动

2、身心放松法

二、小结

三、布置课外作业、收拾器材

四、师生再见

示范引领、讲评

学生跟着老师做

组织同图图5

4

密度预计:1、新授课跨越式跳高属于强度小密度大,密度为85%——90%;2、课的练习密度29%——37%;

负荷预计:平均心率12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