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胤铭老师执教《晏子使楚》教案、教学案例
2014-03-20
晏子使楚
李胤铭
教学目标
1.了解晏子,整体把握文章。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魅力。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
二、整体把握:
1、今天我们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本文我们从“一、二、三”几个数字去把握。
一 一事 二 二人 三三言
2、司马迁在《史记》评价晏子使楚用了八个字“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同学们,看着这八个字,您们有什么疑问吗?建议:好好的思考一下“辱”。
学生质疑:预设:为什么辱?怎么辱?怎么应对?结果怎么样?
三、释疑(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为什么辱?怎么辱?怎么应对?结果怎么样?
楚王的“辱”
四、解读“雄辩”
晏子的“辩”
楚王侮辱 | 晏子反驳 | 结果 |
要晏子钻狗洞 | 访问狗国才钻狗洞 | “只好”大开城门 |
说晏子是下等人 |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来访问楚国 | “只好”陪着笑 |
说齐国人是强盗 | 好人到了强盗国就会变成强盗 | “只好”赔不是 |
晏子的雄辩体现在何处?
有礼 有礼有节有度
五、人物:
楚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拓展延伸:
从晏子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平常的生活中去?请说说!
七、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辱 辩
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热爱祖国
“简单”让语文学习更加轻松
——《晏子使楚》教学例谈
一、背景介绍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要化繁为简,这样就能减少浪费,使迷惑变得明晰,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高效。因而让教学简单化,是教师对教学境界的追求。语文教学的简单化其实并不简单,它要求我们用简单的外在形式,去追求内容的丰富与深刻。要求我们老师要有大智慧,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有自己简便而又高效的教学方法,要有对课文、对学生的精深认识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人生体验。
二、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今天我们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本文我们从“一、二、三”几个数字去把握(出示灯片),这几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和文章有什么关系呢?
生:一是指一件事,二是指两个人,三是指三次对话言
生:一事指晏子出使楚国这件事,二人是指楚王和晏子,三言是指课文中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锋。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预习得很到位,能很好的把握住重点。司马迁在《史记》评价晏子使楚用了八个字“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同学们,看着这八个字,您们有什么疑问吗?建议:好好的思考一下“辱”。
学生质疑:预设:为什么辱?怎么辱?怎么应对?结果怎么样?
生:“辱”是因为课文一开始讲了“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示自己的威风”。
生:楚王的狂妄。
师:同学们思考的有道理,我这里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在齐景公即位的第二年,由于他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通过这次教训,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这个同学们可以在历史书中找到根据。现在我们来看看楚王是怎么“辱”的?
生:钻狗洞。
生:说齐国没有人。
生:说齐国人事盗贼。
……
教学片段2:晏子如何辩?
师:面对楚王的刁难,晏子是如何“辩”的呢?
生:“狗国”
生:齐国人多,但自己不中用才派来齐国。
生:水土原因。
……
师:确实这样的,但还是需要同学们更详细的思考,那我们可以冲晏子的“辩”
中学到什么呢?
生:说话要有礼貌。
生:说话要含蓄。
生:说话要有分量,要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生:说话要有度.
师:是呀,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说话是很重要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六月寒”。同学们,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事情,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
三、案例反思
《晏子使楚》一文非常经典,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历史故事。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却受到楚王的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予以有力反驳,维护了自己与齐国的尊严,最终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事。因为本次公开课我们语文组开展的是同课异构的模式,在之前刘爱民老师和刘琪超老师在课堂方面都有自己的构想和具体的展现,如何能够在具体的课堂方面体现出“异构”的特点,显得的极为有难度。所以,在认真学习她们二位的课的基础上,大量的查阅了相关的课例,苦心思考,形成了上课的构思。此次构思核心是“简单”。
如何让学习变得简单,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本次课堂的设计中,我就力求课堂模式的简单和内容的突出。其具体做法是:
1、课前要求学生充分的预习课文,熟悉课文中的每一个点。尤其是字词,故事内容等,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基本认识。
2、课堂内容围绕“一、二、三”几个数字和“不辱使命雄辩四方”这一句话展开。几个数字是为了让学生摆脱课文内容的繁多,进行有效的提炼,继而形成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认识。“不辱使命雄辩四方”这句话是对课文核心因素的解读。重点是抓住“辱”和“辩”,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充分的提问和思考,紧扣课文,理解课文。
3、在解读完文章的重点之后,顺势引到本单元的课文主题“语言”。让学生在课文的具体示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计是简单的,通过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也还不错。需要在具体的过程中更好的注重学生的思考,强化学生的获得,这样的训练才是更加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