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及评析

2015-04-08

《压强》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我们学过了哪些力?

2.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二.新授

1.压力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压力示意图,各画一图。

水平面受到的压力 斜面受到的压力 墙壁受到的压力

2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 启发学生回答出: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⒉压强

①亲身体会: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按在圆珠笔的两头,观察两手指的凹陷程度,体验两手指的疼痛感觉有何不同?

②提出问题: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因素?

③小组合作交流:

a.通过自我体验和气球的形变程度,请你猜想下,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

b.猜想未必可靠,你是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的?

c.在你所设计的试验中,需要哪些器材?运用到哪些探究方法?实验结论是怎样的?

d.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p)来表示,什么是压强?公式和单位各是什么?

④课堂检测:如下图所示

能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应选图

能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关,应选图 。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⑤小组竞赛:举例大比拼

a生活中有哪些属于增大压强的实际例子?是通过什么方法增大的?

b.生活中有哪些属于减小压强的实际例子?是通过什么方法减小的?

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

⒊压强公式相关的计算,例题(题目略)

三.小 结:

⒈压力,压力不是重力。

⒉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⒊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题

一小孩在冰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将要破裂,这时他应该如何自救呢?请你们一起帮他想想办法。

五.布置作业

教材p32第2、3、4题

板书设计:

9.1 压强

一、压力

⒈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①、 定义: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②、 公式:p=F/S

⒉压强

③、 单位:帕斯卡(pa)

3、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

《压强》简要评析

杨益宏

综合组在推进“生命课堂”进程中,每一位老师都在学习,也在进步。黎老师新授的《压强》是一节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力学课程。以下我从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对黎老师的课进行得要的评析。

一、营造安全、受鼓励的学习环境

黎老师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解决问题时其实有的不太科学,黎老师注意保护学生自尊,最大可能的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学生敢于表达,也乐于表达。如果黎老师的评价更机智一点,效果肯定会更好。

二、遵循自学、交流、实践、评价四步学习流程

引入课题后,黎老师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自行阅读教材,然后合作交流解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这一环节,学生自主探究展现较好,小组之中分工合作,解决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最后老师给出评价,整个流程较好顺畅。在探究环节中,如果黎老师让学生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应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强调学习行为的自主、真实、有效

从独学、对学到群学,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黎老师始终尊重过程的真实性。这一点做得比较好。

四、发展理性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一点黎老师还可多训练学生,当一组同学把他们的实验方案呈现出来时,黎老师只是自己做了评价,其实学生的方案不一定很科学,其他组的同学也能从中发现问题,并在他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这样长久地训练学生,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更好地培养。

总的来说,黎老师的课进步了, “生命课堂”的理念渗透到了每一个环节,他在成长,听课的我也在成长,有了我们共同学习的精神,相信在“生命课堂”的推进中,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