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市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2009-03-08

数学,是美丽的

长沙市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暨教学比武活动

2009年3月4日-5日,长沙市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暨教学比武在长沙岳麓区高新博才寄宿制学校举行。此次活动共吸引了全市各地几百名数学老师参与观摩活动,全市各地区共12名选手参加了讲课比赛。讲课时间为40分钟。在比赛中,各位参赛选手向在场师生展示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高超的教学方法,演绎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纷呈、名副其实的好课。

我校三位老师非常有幸全程参与了此次比赛的观摩活动,在博才寄宿制学校聆听了12名选手讲课。通过2天的认真学习,受益匪浅,下面就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每位教师都能熟练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PPT课件的应用、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精彩的视频以及FLASH制作成的故事都向我们展示了数学老师紧跟时代的节奏,用现代化工具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本来枯燥本来抽象的数学问题,将这些问题趣味化,形象化。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实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效果。

其次,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的体现明显。在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并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重要,并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如何解题,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慢慢发现问题,体验数学的本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基本的教育观念。围绕此中心,精心设制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重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例如望城县高塘岭实验小学王欣老师的《找规律》中,通过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的情境,在娓娓道来中提出问题,并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用于创新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精神。学生拥有了勇于创新的精神,相信这也是新课改的目的。

第三,参赛选手为我们做了一个数学教师基本功的好榜样:说话咬字清晰,讲解数学知识时精练到位,有时候甚至觉得是多一字太烦,少一字则内容不清楚;亲切的表情,课堂上与学生融洽相处;板书清晰到位,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最好的字;严谨的思维方式,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反应快,引导学生得体到位,思维严谨,考虑周到。等等。

第四,教学设计有序、精心、高效。每一位参赛选手在仔细研究了教材以后,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都合理地设计了每一堂课,基本按照“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围绕问题探究知识,合作讨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初步应用深化知识,归纳总结提高认识,任务后延拓展研究”这样一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一步一步,循循善诱,建立学生新的认知结构。

1、有感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然而创设的情境必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如果只是为了联系生活而牵强附会的话,那么情境就失去了其自身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本次参赛的选手都特别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好的问题情境,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很自然、很亲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高新博才学校舒红伟老师上的《找次品》中,通过找不同的篮球和不同的砝码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新奇而又紧凑的气氛中学习新知。

2、有感于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每一个设问都激起了学生的思维上的探究,并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如宁乡金砺实验小学李聪老师执教的《解比例》中,设计了“我会想”的练习环节,出现了3、4、8、?,这个数由几种可能?钟东平执教的《神奇的翻番》中,设计了“大胆竞猜”的环节,珠峰8814.43米,一张纸厚0.0001米,问这样的一张纸对折多少次就与珠峰一样高?长沙县黄兴小学李佳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从引入到实景问题,到实战训练,整个练习的设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3、有感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互动性强。2天课听下来,很少会有人在课后说累,下课后更多的人是在讨论课堂中精彩内容,更多的人是在为课堂的精彩纷呈喝彩。每节课都是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互动性强,整节课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往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往往15分钟或45分钟的课程,我们看到的是师生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畅所欲言,而时间往往在不经意间过去。这样的课让学生觉得愉悦,让听课的老师感到舒服。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如高新博才学校舒红伟老师执教的《找次品》,麓山国际学校彭琦老师执教的《重叠问题》。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年轻的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让授课进入更高境界,还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要勤于学习研究,关注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二要勤于思考推敲,三要勤于动手积累,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报道 楚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