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孩子假期都在做什么?(2)
2016-07-08
——2016年MYP初中个人设计优秀案例系列展播(2)
导 语:当假期很多孩子辗转于各种培训班的时候,碧桂园的学生却走上街头或走进各种企业与机构进行社会调查与探究。他们被要求在初中期间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选择一个课题进行准专业的研究,并独立完成一份有深度的个人设计。社会参与度、思维独创性,大胆表达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的新要求。这是怎样的一种学习方式呢?或许大家能从下面的一份学生的个人设计中能找到答案。
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八1班 颜伊嘉 指导老师:任冬生
一、全球背景
1、案例简介——央视新闻报道:老龄化2016
中国老龄化形势严重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5.5%,达到2.12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人达到20.2亿,其中中国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四分之一强。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很多人担心:自己老后不仅不能老而富足,反而可能因老致贫。这些新闻触动了我对身边现状的思考: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也有了养老院,那老人们在养老院过得怎么样呢?对比国外的养老事业,国内做的的确不够好,那其中,中国需要改进什么呢? 目前全球老龄化严重,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与保障也成为一大问题,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深思。
2、全球背景类型: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公平与发展。
二 、课题介绍
探究主题: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中心思想:了解老人生活状况,体验义工生活,呼吁大家关注老人世界,探寻中国养老难解决之道。
重大概念:群体、发展、系统
相关概念:
形式:中国老龄化现状,身边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怎么样?
因果:老人生活现状为什么是这样的?
责任:我们怎么去面对并解决面临的问题?
三、探究过程简介:
第一阶段:资料收集
为了本次探究的成功,我开始制定方案,确定方向,明确主题。而首先的第一步,就是查找资料。我通过网络、报纸、新闻和身边收集等途径,寻找了大量有关资料,再从中筛选。也找到了中国目前养老院的一大问题:民办太贵,公办太少。而就是这种“住不起,住不进”的现状,让中国养老事业止步不前。资料节选:
资料1 全球背景: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老年人(60岁以上)所占比例的增加是伴随着年轻人(15岁以下)所占比例的减少。到2050年,世界上老年人的数目将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年轻人的数目。而且,1998年较发达国家已经发生了这种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相对比例的历史性扭转。
人口老龄化是普遍性的,是影响每个人,男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全球现象。各国人口中老年人群,就绝对数字和相对于工龄人口而言,稳步增多,对作为社会基石的世代间和世代内的平等与团结有直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深刻的,对人类生活的所有方 面都有重大的后果和效应。在经济领域,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增长、储蓄、投资与消费、劳动力市场、养恤金、稅收及世代间转接发生冲击。在社会层面,人口老龄 化影响了保健和医疗照顾、家庭组成、及生活安排、住房与迁徙。在政治方面,人口老龄化会影响投票模式与代表性。
人口老龄化是经久不衰的。在二十世纪内,老年人的比例继续增长,预期这个现象在二十一世纪将继续存在。例如,老年人的比例在1950年是8%,在2000年是为10%,预测在2050年将达到21%(摘自新浪网)
资料2:“单人房五千,双人房四千,如果是三个人到五个人的房间呢是三千五百块。一个月尿片要五百吧,要看用什么牌子;陪诊费看你挑什么档次的,菲佣一百五,美国人三百??”这是电影《桃姐》里香港的养老故事。把故事搬到中国,可能是另一个版本,但都有一本老人与养老院之间、养老院与社会之间难以轧平的账。中国养老院现状问:进不去、住不起、不愿去(老人方面);工资低,留不住,床位少,摸不到市场(护工,养老院方面);公办太少,民办太贵等一系列问题。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
了解了信息后,我开始想养老院的现状是这样,我们长沙、浏阳呢?那么在养老院之外的人是怎样想的?对老人养老有什么看法。于是我自己精心设计了一份问卷,打印了50份,跑到浏阳荷花敬老院和社区中、学校里展开调查,并进行了简单统计。而调查的结果是令我有些吃惊的。在我们班上有超过一半甚至更多的人没有去过养老院。而在老师里面,也有一部分从未去过养老院。避开这点不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不想住,或不愿住养老院,在自己老了以后。而很多人认为,晚年一定要有亲人,要有陪伴,有一定的娱乐活动。那么中国的养老院做到了没有呢? 通过调查,我发现每户人家都有一位老人以上,80%的人家有两位以上。这足以见得我国老龄化严重。当问到是否去过养老院,有75%的人没有去过,只有15%的人有去过养老院,可见,当今人们很少去关注这些空巢老人的事。但当问愿不愿意送自家的老人去养老院时,大部分人是不愿的。一是因为自己有这个经济条件,不用送养老院;二是对养老院不放心;三是认为这样太没孝心,这样做不好。第四个问题是一个假设,假设你必须去养老院,你会选民办还是公办。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民办,有一些人则认为以后自己能养活自己,或是对自己的子女很放心,认为自己根本不用住养老院。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民办会比公办来的放心。比起去养老院生活,更多人是乐意去养老院当义工的。但问起自己老了愿不愿意去养老院这个问题时,青少年与已经有一些人生阅历的大人们的想法是不同的。大部分大人是愿意住养老院的。认为一对老人住在一起有共同话题,可以不给子女添麻烦,只要他们多来看看自己就好。而对于向我们这样的青少年,我调查的所有人都是不愿意的,认为太孤独,没有亲情陪伴,没有好玩的,无聊,不喜欢。
与养老院的负责人合影
第三阶段:实地考察与人物访谈
4月5日,在家人的帮助下我来到浏阳市荷花敬老院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与老人以及工作人员聊天,我了解了一些养老院基本信息和我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此次实地考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首先我看到的养老院比我想象中的还有差一些。周围有个造纸厂,机器没日没夜的吵,让老人们无法安心入睡。养老院的规模很小,1994年建立,是一家公办养老院。只有床位20张,工作人员才2个人(包括院长)。由这是典型的公办的最原始,最基础的养老院,这里只收“三无老人” :就是指没有子女,没有房子,没有经济条件的老人。而有一组数字令我震惊,养老院只有20张床,而满足三无条件的老人却还有386名。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对于住在这的老人们,我也进行了采访,房间是一人一间。伙食挺不错的,需要什么跟院长说。平时也没有什么活动,没事大家就围在一起聊聊天,但很多人都身体不好,腿脚不方便。20个人里,有5个盲人,还有几个耳朵也不好。衣服自己洗,二楼有公家的电视,不过很少看。过年过节吃的会比平时好些,卫生自己房间自己打扫。
最后我们重点对敬老院院长陈丙和进行了采访,陈院长详细给我们介绍了养老院的设施设备、老人生活情况、医疗饮食现状,同时院长也流露出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既充满信心又表示担忧。
与养老院的老人深入交谈
第四阶段:探究行动
通过探究,我更加清楚直观的看到了身边老人的生活现状,对他们的处境我深表同情,很想尽自己所能为身边的老年人做点什么。与老师和家长商量后,我决定去养老院做义工,积极宣传慈善工作。我从自己的生活费里面省出1000元钱买了许多牙刷牙膏,卫生纸等很多的生活用品送给了养老院的老人们。今后我也会更加友善地对待身边的老人,在家里也会多多孝敬奶奶外婆,同时也希望有更多人去关爱他们。
四 、探究反思
(一)针对我国养老院的反思
如今,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最多的国家,目前全国60岁上的老人达1.69亿,养老床位250万张,仅占老年人的1.5 %。也就是说中国1000名老人中,只有15人拥有床位,而在一般的发达国家,是70人。养老现状堪忧,仅从城镇敬老院严重不能满足日益老龄化的需求就可窥见。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养老院严重不足,家庭养老问题诸多。住不起,住不进,住哪里,正式成为老年人们的一块心病。单从我生活的浏阳来看:
1.敬老院数量过少。现在浏阳60岁以上的老人有21,6万。但全市只有41家养老院,其中民办两家。床位2252张,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资金短缺,一般养老院只能首先保证宿舍、厨房、餐厅等必要房屋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养老院的供养能力。如缺少医疗室,消毒设施等。
3.养老院护理人员匮乏。很多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只懂一些最基础的护理常识。而对于一些身体特殊的老人无法做到专业护理。更重要的是,这些护理人员无法给予老人们精神上的温暖。
一个浏阳,就能发现这么多问题。这还不包括那些个偏远地区呢。要知道浏阳属于县级市,而且浏阳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跃升至中国全国百强第28位。就这么一个地方,养老事业做的还如此失败,这足以见得中国养老事业处于一个瘫痪的状态。
(二)针对自我探究过程的反思
首先,通过这次探究活动,我对中国的养老事业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它促使我今后更多地关注老年人。探究中我要不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认真处理,我要积极走出校门大胆地与外界沟通交流,积极面对各种困难。活动锻炼了我的交际能力和胆量,使我的综合素质的到了提升。当然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这份探究成果还没有达到我最初的预想。我想我能总结出几点我在这次AOI探究过程中的不足:1、心中经常冒出“三分钟热度”的想法,总是认为迟一点也没关系。2、问卷调查的人群范围不是很大小,客观性还比较欠缺一些,这也源于自己很害羞,内向,不敢在大街上问,这将是我要改正的。3、实地考察和人物访谈是我最拿得出手的两项,因为我真正用心去实践了。但我认为还有很大的不足。一是我去的养老院只有一家,应该多去几家。二是问题不严谨,没有考虑真实状况,如,本来就没有亲人的老人,还去问亲人多久来看一次这种问题。且照片太少,应更加深入。4、行动探究方面深入的还不够,虽然是自己出钱,但所有捐赠的东西,都是由父亲叫人帮忙去买,再送到养老院的,自己没有亲自挑选,显得诚意不够。作为探究者,感觉自己这点没做好。总的来说,自我感觉并未做到完美,还有很多不足,以后还有很多的探究,希望自己可以吸取每一次的教训,做的更好。
仔细询问老人的生活情况
(三)对中国养老事业的个人建议
1、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养老理念。建立与养老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监督有效实施。有必要的话,可以指定专门的敬老院政策。设立一些小特权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养老院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
2、成立养老院协会,以为老人们服务为出发点,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
3、提高养老院的多元化,吸引社会资源,将养老院市场化。
4、完善养老体系,加大护理服务的职业化建设,保证养老事业高水平,专业化。
后记: 自古以来,中国尊崇孝道,百善孝为先,但随着时代发展,我们逐渐忘记了对老人应有的敬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善待老人,关心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构想养老院运作体系:
首先,我本人认为,养老院是不能考虑去赚很多钱的。所以我理想的养老院只要不亏本,赢点小利就好。
第一、需要政府方面的一定支持,只有政府有心思把养老事业弄好,中国的养老事业才能不这么艰难。
第二、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帮助,不是说什么捐钱,养老院可以每隔多少月就开展义卖活动。至于义工则到大学,中小学生里去召集。
第三、养老院里的设备不求多么高端高级,但一定要舒适,整洁,但也不是像一些养老院管理的那样格式化,而是多一点家的味道。装修偏温馨些,老人们的房间挨近一些,互相有照应。护工则是要请专业学护理的。
第四、电视什么的必要娱乐电器要有,过年也可以围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年有一次旅游,但要收钱,但不多,(50到100)左右。也不是去什么很远的的地方,就去到外面爬爬山,郊游什么的。当然,也会遵循老人们的意见。有特殊情况的老人则呆在养老院,另有人照顾。
第五、进入养老院的老人必须有医保,一年有两次体检机会。生病会及时送去医院诊治,再养老院托养的老人,需自己交一定钱。
第六、养老院的费用不会太多,实实在在计钱,但社会上的“三无”老人,养老院会收,但不会太多,一般这种老人的费用不要钱,但要从他们政府拨的钱中拿出部分,但待遇绝对平等。养老院分普通院和高级院,普通远就是以上过说的待遇,而高级院则是针对那些在国外的有钱人,无法将老人接过去,但想让老人留在国内享受晚年的人群。这一类是养老院主要的经济来源。他们则是有暖巢管家养模式空巢配管退休始养服务站照料、身体健康监护、用品代购配送、健康指导咨询、休闲娱乐等特权。
五、教师点评
颜伊嘉同学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富有钻研精神,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进步学生。在课题的选择过程中她查阅了大量资料,也积极征求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意见,最后确定中国老龄化这个热点问题——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除了查阅各类资料外,她更是与家长、同学亲自走进养老院感受老人们的生活现状,更可贵的是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很多生活用品送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在她的感染下,她爸爸全程参与活动对她的探究进行了积极肯定和帮助。当然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她也表现出了困惑和退缩,但是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她能够积极克服困难并且不断反思自我:针对目前养老院的不足,她也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对探究过程中自身表现出来的不足的地方也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希望本次活动能够真正触动她的内心,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开启一扇全新的窗户,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能够为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世界人。
结束语:既强调中国传统教育的勤奋好学,又注重国际教育的好奇心、兴趣、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或许您还在疑惑碧桂园的孩子假期作业量如此之少,为什么中考成绩却如此突出?那是因为他们教室之外经历得更多,获取的更多。碧桂园始终致力于融中西教育之长,用更多的精力做学生一生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