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课堂,“悟”本真教学
2016-09-27
听”名师课堂,“悟”本真教学
易小曼
9月24日,我校数学组刘有珠老师、易小曼老师参加了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承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本真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次的学习让我们领略了名师张齐华、周卫东、钱守旺、戴曙光的课堂教学风采,他们的教学艺术以及对教材的处理、把握和挖掘让人折服;他们在讲座中提到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务实的教学风格,本真的教学课堂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讲座和课堂所散发出的智慧、魅力让我们觉得不虚此行!
钱守旺老师的课堂非常关注学生的“获得感”,他认为学生的“实际获得”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也是课改的主导价值方向,他认为教学要从以“知识为本”到“育人为本”的根本性转变,课堂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需关注的是积淀孩子素养,提升孩子素质,品行操守比分数更重要,“育人”比“育分”更重要,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钱守旺老师把他自己总结出的“八大核心竞争力”与“十商理念进行了整合,如下:
八大核心竞争力与十商的契合度
德性品格-----有正气 德商
理想信念-----有志气 志商
胆识魄力-----有勇气 胆商
人格节操-----有骨气 逆商
文化修养-----有底气 智商
思维品质-----有灵气 灵商
学习能力------有才气
气质情怀------有人气 情商 心商 健商
钱守旺老师倡导的“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也让我们耳目一新,其中“对话------分享”是教学策略,“动感课堂”是教学追求,而“对话”指的是与媒介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分享”指的是分享个人理解、分享经验教训、分享情感体验。“动感课堂”就是要做到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周卫东老师认为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教师教学只需关注“五个到位”:优化“看”的过程,观察到位;优化“做”的过程,操作到位;优化“说”的过程,表达到位;优化“想”的过程,思维到位;优化“练”的过程,训练到位。
戴曙光老师的课堂和讲座《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数学》 ,让人觉得训练学生的思维是如此重要,他举的几个例子让我们触动很深,如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都会想到用“分”或“补”的形式,而他则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如“一分为一”的思想让学生做起题来更简单,他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做得很足,他认为“变通”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谓的“变通”,就是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把“复杂”转化为“简单”,会变才会通,“变通”了,学会判断,又会选择,多中选择,优中选优,无论组合图形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也。美国数学家赫赫斯说:问题不在于教学的最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数学到底是什么,如果不正视数学的本质问题,便永远解决不了教学的争议。
周卫东老师《聊聊当下的数学教学》 ,阐述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是如此重要。数学课堂必须是“数学”的,要能够体现数学的学科性,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内涵,要让数学课有“数学味”。怎样才能让数学课有“数学味”,周卫东老师这样阐述:
沉入教材,找寻“数学味”的配方。从教材的构成体系来看,数学教材由两条“河流”组成:具体知识构成的、易于被发现的“明河流”和数学内涵构成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暗河流”,它们是骨架与血脉的关系。有了数学内涵作灵魂,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才不成为孤立的、零散的东西。正因为有了数学内涵,“游离”状态的知识才会凝结成优化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融入过程,品尝“数学味”的芳香。数学的内涵往往呈隐蔽形式,积沉、凝聚在数学结论的背后,常常渗透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究,因为这种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们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和理解数学内涵,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领悟的水平,提升数学思考的能力。
聚焦思想,吮吸“数学味”的营养。从哲学角度来看,“思想”即“观念”,即社会存在于意识中的反映。而所谓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研究统一的本质性认识,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被人们反复运用和确认的、带有普遍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此看来,数学思想是“数学味”(数学内涵)的核心,它决定了数学的经验基础、思考核心和发展目标。
张齐华老师的课堂是幽默的、轻松的、又是充满智慧的,他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他深厚的、巧妙的文字功底,他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总是那么到位、那么妥帖,他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和探究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刻学习,他认为好的课堂要从这三大核心思想来体现:抽象、推理、模型。他说评价一节数学课是否成功,就是看这节课抽象了没有?推理了没有?模型了没有?
“活”教数学就是把教材教“活”,把学生教“活”,把情感激“活”,教法体现“灵活”。课堂上能看到教材运用的创新、拓展,能看到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能看到教师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和新的评价形式。最后想以戴曙光老师的话结尾: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
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同行!
不要盲目追随课改之风,用跟风的时间阅读与思考,待到风平浪静时,就会有众多的成果任你发表。
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的花样翻新,用暂时没有掌声的时间,静下心来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待到时机成熟时,你就会不断享受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