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中凸显优秀

2016-11-18

竞争中凸显优秀

唐凤

“与书籍为伴,随智者前行”。 为期三个月的2016年长沙市小学数学团体会员单位“阅读分享”活动于11月17日落下帷幕。我校易小曼老师荣获一等奖。

为了加强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师有效积累,有效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教师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积极建构学习型组织。响应长沙市小学数学团体会员单位的读书活动要求,开展教师阅读交流活动。

这次活动长沙县片区共有11个会员单位参加,分别是:盼盼中心小学、黄龙小学、黄兴镇中心小学、中南小学、湘郡未来实验学校、华厦实验学校、碧桂园中英文学校、星沙实验学校、百熙实验学校、华润小学。来自这11个单位的11名老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仔细拜读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张奠宙先生2012年—2016年发表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通过“读、思”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读后感,在比赛中进行10—15分钟的发言,根据参赛选手的发言内容及表现力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这样的分享活动既能考察参赛者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又能反映出参赛单位的研究学习氛围,可喜的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我校的易小曼老师以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一等奖,易小曼老师在比赛中的表现可谓完美: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副动人心弦的嗓音、一系列简明深刻的观点、一个个实际又富有说服力的例子以及富有内涵又令人难忘的表现力让在场的评委、老师、观众都屏住呼吸、认真倾听,场面安静得只听到易小曼老师那富有魅力的声音,之后便是雷鸣般的掌声,用评委老师邹旭红老师的话说演讲除了有充实的内容外还需给人以美感、以震撼力,而这些,我校的易小曼老师都做到了,可谓“竞争中凸显优秀”。

易老师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除了跟她个人综合素质有关,还与她所在的教研组有关,数学教研组老师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当接到通知后,教研组长立即召集所有成员召开会议,给每位老师发了一份电子文稿,并及时进行阶段性地交流,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人人发展”,每位老师读完张教授写的文章后都要形成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碰撞再确定一名老师参赛,对于参赛老师的发言稿教研组也是非常认真地对待,先后进行了三次“听、评、提建议”最终才确定发言稿内容,内容确定之后,教研组所有老师再对参赛老师的语言、动作、仪表作出一些中肯的建议,通过多次交流、磨合,才有了易老师精彩的表现,所以说“优秀表现的背后一定站着一支优秀的团队”。

最后,祝愿我们所有教师在“碧桂园”的蓝天下闪闪发光!

附易小曼老师演讲稿:

走近张奠宙,感悟数学本质教学

长沙县碧桂园威尼斯中英文学校 易小曼

【简介】

张奠宙,浙江奉化人。教授、博导,1933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研究生班。1986年任教授。1999年, 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的院士成员。

【正文】

从张奠宙教授写的30篇文章来看,出现最多的话语就是“数学本质”、“数学思想文化”、“数学教材的科学性”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学本质”呢?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数学本质教学”呢?

一、理解“数学本质教学”

纵观张奠宙教授所写的文章,数学本质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2、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3、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4、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数学教学的问题并不在于教学的最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数学是什么,只有把握好数学本质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并在数学上得到更好地发展,如果教学偏离了数学本质,那么再精巧的设计,也是“南辕北辙”。数学教学应让学生领悟抽象、严密和简洁的本质特点,感受数学理性的精神力量。

二、如何把握数学本质教学

1、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

关注数学本质就应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三个维度考虑: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理解知识的数学内涵、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张奠宙教授在分析“认识负数”时,他认为用温度计引入负数有些欠妥,因为负数与正数的本质属性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又分为“自然意义上的相反”和“人为规定出来的相反”,而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本身没有相反的意义,因为规定了水的结冰点为0摄氏度,才有了零上与零下之分,因此用温度计来引入负数不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的本质。我在教学《认识负数》时,以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引入负数,借助输与赢之间的相反意义,由学生的亲身经历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然后再归结出“净赢次数”“净输次数”“赢输次数相同”三种情况,将正数、负数和0标记到数轴上,很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和数学的本质内涵。

再来说说我的女儿,她上二年级,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她都会算得很准确,可每次算完之后填写诸如:26+37,表示( )个一加上( )个一得到( )个一,再算( )个十加( )个十得( ),最后加上个位的十,最后等于( )。她就不会填写,我就问她:你会列竖式计算,为什么就不会填空呢?她说:算很简单啦,先算6+7得13,满十进一,再算2+3再加进位的1就等于63了呀!可为什么这样算她不理解,这是典型的“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表现,也是缺少对知识的本质属性认识的表现。

因此,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是多么重要!

2、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张奠宙教授曾说:把握数学本质就必须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透事物,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实现对数学知识、数学观念的自我建构和发展,从而获得对数学内容本质的认识。

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时,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出示一个长方体,直接告诉大家哪里是面、哪里是顶点、哪里是棱。教学《认识方程》时,我们直接会告诉孩子们“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而并不会花很长时间让孩子去找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存在着一种等量关系,而方程就是反映这种等量关系。我相信很多老师都会这样教,但这样做并没有抓住知识的本质,并没有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而有位老师在教孩子们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时,他就让孩子们切土豆,横着切一刀出现一个面,竖直方向再切一刀出现一条棱,再在上方切一刀出现一个顶点,整节课都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这样的认识一定是非常深刻的。

3、把握数学文化和思想。

如果将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和思想来理解,那么把握数学本质教学就应把握其中蕴含的数学文化、思想和精神,应充分利用数学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内在魅力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如:分类思想、化归思想、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让学生从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朴素而又广泛的、深厚而又灵动的、具有生长性的思想,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维。

刘德武老师执教的《斐波那契数列》一课时,就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思想和文化,在课的最后延伸与拓展时,他将斐波拉契数列与生活中蜗牛壳上的图案结合到一起,可谓妙到极处,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数学的无穷魅力。

由此看来,把握数学本质教学,就应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把握数学思想和文化;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虽然这需要我们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去做,但值得我们这样去做。

最后,以我自创的《享受本质教学》一小节诗歌来结束我的演讲。

亲爱的老师,

让我们关注本质教学,让孩子的数学学习充满内涵,

让我们播种数学思想和文化,让人文精神得到更好地弘扬,

让我们,也把本质、思想和文化深埋自己的心房,

让我们把每一个挫折看成是考验,

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练,

你、你们就会听到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