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说】欧阳一平:不倦探究,才是有价值的生活
2016-12-12
欧阳一平,2011年毕业于碧桂园威尼斯中英文学校,现为上海同济大学大三学生。改编游戏程序获玩家追捧,研究湖南方言小有成就,“浓硝酸灼过手,沸腾的饱和氢氧化钠入过眼,一个学期写完几十本草稿纸,多少次深夜舍不得入睡”,喜欢科研探究的他大学提早一年就拿到了别人最头疼的创新学分,可望保送清华研究生,继续钻研物理。他会对学弟学妹说些什么呢?
【学长说】:生活不仅仅是别人——学校、老师、或者是家长安排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应该有自己的兴趣,要时刻有自己动手实践的精神,通过勇敢主动的探索,我们能获得很多很多他人所无法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也能锻炼出强大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战胜挫折的意志。毕竟 任何人都不能够细致地去规划你的人生道路,自己的路要靠自己去走。我们尚年轻,要趁现在做一些让自己能够回味一辈子的事,不能让人生在枯燥的回忆里充满茫然和遗憾,我们不一定要在某个方面登峰造极,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凭自己的力量不断探索,成就最幸福的自己。
化学老师印象:不是乖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去探究
一平是初中阶段从邵阳转入碧桂园学校的,最初给我的印象是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交流,甚至有点木讷,与开朗大方的碧桂园学生似乎有点格格不入,正所谓大巧若拙、重剑无锋。熟悉后发现他的好奇心很强,凡事都要刨根问底追究明白才肯罢休。与同学熟络之后也开始出现捣蛋违纪现象,不是那种特别安静勤奋的“典型好学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在讲《燃烧与灭火》时,因为没有申请到灭火器,课堂上只能先讲一些灭火器的理论知识。没想到课后他带领两个同学将学校灭火器带进卫生间研究,结果搞得整个男厕所都是干粉,还因此受到学校的批评。
自我成长感悟:热爱探究,在“瞎折腾”里收获许多课上学不到的知识
大学里学的是物理专业,而我却经常在不知疲倦地对着编译器debug,这着实会让周围的人觉得奇怪。不过,其实这些话对我来说也司空见惯了,毕竟一年前我在宿舍里的一个小角落搞了一大堆化学设备捣鼓化学实验的那几个月,大家也都这么问过我。可能不少人会觉得我有点“不务正业”,生活没有”主基调”,用长沙话讲,就是喜欢”鬼嘎子搞”,但是,我自认为,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高中:自己买器材做实验
仔细想起来,过去这十几年,我都是这样一直”瞎折腾”过来的。虽然一直以来学习成绩还算不错, 但是一直都没被当成所谓”典型的好学生”看。高中时代,我所在理科实验班里面可谓是高手云集,学习压力也普遍很大,我自然也没有松懈,但是我并没有将全部时间用在刷题上面。我的想法是:既然学校内上课和自习的时间已经占去了绝大部分,剩下的那点时间我要自己做点有意思的事。我经常对于一些学习到的知识过于好奇,就去问老师,老师也答不出只好强行“搪塞”,还让我“别想这么多”,于是,怎么办? 我跑到长郡中学门口卖实验用品的地方买了一大堆药品器材自己动手在家开始做实验,想搞清楚我想知道的,期间收获了很多课上学不到的知识。
大学:提早拿到创新学分
大学课余时间我对电脑游戏兴趣也不小,不过我是不会满足于局限在别人设计好的框架下的。通过向他人请教并自己钻研修改程序,在网上发布了多版的游戏MOD,在玩家圈子内广受好评,还成功让班上同学为之痴迷了几个月(我的安卓手游< <世界征服者2>>MOD第三版 http://tieba.baidu.com/p/2796973976)。大二时我还初步涉入了“汉语音韵学”爱好群体,加入百度贴吧的“湘语”吧,研习汉语音韵以及湖南地方文化,并且在学校组织了一次宣传保护湖南方言文化的活动。可能有人会觉得课余时间弄些此类东西会影响学业,我觉得其实不然,高中刚入学时,我的成绩排名在班级倒数10名以内,但是3年后,我的高考成绩在班上至少能进入前10。这说明我这些年将课余时间用在“鬼嘎子搞”上面不比那些大部分精力用在刷题上的同学的效率低啊。
进入大学,自由时间远比高中时多得多,可能很多人会不知所措,不过由于我之前本来就不局限于一些条条框框,这应该对我来说是个更好的机会。我参加了学院的团学联组织的学术部,在里面和成员们一起组织参与各项活动,为学院的同学们服务,经历不少辛酸,也收获了不少快乐。今年我们组织的“看电影谈物理”和“一站到底”活动还计划与上海市多个大学同台竞技呢。此外我也组队参加了2015年的上海市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SUPT 2015),最终我们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我也早早拿到了毕业所必须的让不少同学头疼的创新学分。
常常深夜舍不得入睡,只因有难题没有解决
至于更多的零零碎碎的自主探索,我也从没停下,浓硝酸灼过手,沸腾的饱和氢氧化钠入过眼,一个学期写完几十本草稿纸,多少次深夜舍不得入睡。无论吃饭还是走路还是其他闲暇,很多时候我都在”脑补”一些繁杂的难题,以至于旁边人可能会觉得我时常“闷闷不乐”,这里我借用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泡利的一句话:“当一个人在思考反常塞曼效应(1920年当时的一个未解难题)时,他怎么会显得高兴呢?”有时候我确实会沉溺于一些困难的问题,但是这艰难的思维过程并没有让我感到丝毫厌倦,“不高兴”只是出于对问题解决不了的无奈,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每当解决了一个难题后我都迫切希望出现下一个,哪怕我知道那又会是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绞尽脑汁,这或许就是兴趣的力量吧,我乐此不疲。
面临毕业,希望保送清华读研
经历了几年大学生活的思考与磨练,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在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物理专业上面,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做准备。理想的状态是能够保送研究生,最好是能到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碧桂园:追求卓越的校风让我受益无穷
我觉得,碧桂园人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就是追求卓越,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品质活动、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碧桂园里的“牛人”到处都是:音乐达人、英语大咖、学习狂人、探究之星、管理明星等等,他们每个人是那么的阳光自信,敢说敢做。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都不敢掉以轻心,刚来碧桂园时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压力特别大,但在不知不觉中我便有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提升,特别是英语。还有那句让我一直无法忘记的话“你的同学一直在进步,你在干什么?”一直都在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在碧桂园我遇到了许多可亲又可敬的老师,他们的教学各具特色又饶有趣味,待人接物方面堪称表率,对待学生极具耐心,教育教学富有智慧。在碧桂园那段日子里,我学会了自主合作,更学会了创新探索,而这些一直让我受益无穷!
寄语学弟学妹:要做些能让自己回味一辈子的事
生活不仅仅是别人——学校、老师、或者是家长安排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应该有自己的兴趣,要时刻有自己动手实践的精神,通过勇敢主动的探索,我们能获得很多很多他人所无法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也能锻炼出强大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战胜挫折的意志。毕竟 任何人都不能够细致地去规划我们的人生道路,自己的路要靠自己去走。我们尚年轻,要趁现在做一些让自己能够回味一辈子的事,不能让人生在枯燥的回忆里充满茫然和遗憾,我们不一定要在某个方面登峰造极,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凭自己的力量不断探索,成就最幸福的自己。
【编辑整理:任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