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一份淡定,行走在真爱中—— “4.0教育社区”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思索
2017-02-27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我深以为然!构筑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能有机融合,实现互补,从而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而我认为,老师只有学会了用心沟通、用情交流,才有可能能营造出良好的家校关系。
碧桂园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好学校,每年都有一群优秀的在职老师来这里应聘,留下的不多。我有幸被学校认可,我深感荣幸,也为此自豪。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压力,在碧桂园这片能工巧匠云集的沃土上,我该如何扬长避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努力使自己的职业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性格缺陷明显,不太擅长主动逢迎,也学不会妙语连珠、巧舌如簧。我唯一算得上优点的地方是勤快!勤能补拙,这话用在教育工作上也很合适。大概也正因为我对工作的勤勤恳恳、如履薄冰,我才能总是能被接纳和认可;用真心换真情,我也一次次地遇到了一群又一群可亲又可敬的家长们。
今年春节,一个之前我带了6年的班级的孩子和家长又聚在了一起,半年的分别,重逢时的那种喜悦和亲切感发自内心,一点也没有掺杂!这个班级从一年级起,每学期家长们都会自发地组织亲子联谊活动,从未间断。六年下来,我们已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亲密无间的朋友。家长们还约定,以后每年春节,都要欢聚一堂。他们说:现在我们带着孩子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当我们老了,就让孩子们领着我们聚。我听了,心里感觉特别温暖,,做老师最大的幸福不就是这样吗?从这时起,我就一直在想,这种亲人般的情感是什么时候,怎么样才开始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心里面发芽生长的?
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用最短的时间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个难题,特别是当我们中途接手一个班级时,这一难题就显得更加棘手了。家长拿你与前一任班主任进行比较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前一任班主任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你至少得做到和她旗鼓相当,家长们才有可能满意!此时,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只有勤勤恳恳、用心用爱,才能与家长们建立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
从具体方法上来讲,我认为应该用心领悟4.0教育社区的核心理念:“对待学生,用心做好为他们终身奠基的事儿,真爱每一个孩子,包容孩子身上的缺点,鼓励他们找到自信”然后充分地运用这些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工作。
一、我们要用心对待教育事业,把爱分给每一个孩子,不偏爱,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某一个方面有突出表现或较大进步,尽可能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并把这个亮点尽可能放大,让他们足够自信。我们一定要将心比心,把每一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老师能够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家长把孩子送到碧桂园,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在这里得到最优质的教育,这是对我们教师工作的一种支持和信任。如果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真的能够将心比心,把每一个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爱,那么我们就比较容易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首先,作为语文老师,专注于学科教学。
在语文教学上,我特别注重“把书本吃透”,上课前,用心备课,把握每一课的重难点,在课堂上反复巩固、过关,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达到预期的掌握程度。
有教育理念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因此,也我注重抓牢基础,激励孩子广泛阅读,加强积累,倾尽全力做为孩子终身奠基的事。我给班上每个孩子都购买了一本《阅读登记本》,要求孩子每天阅读20分钟以上,并请家长签字督促,每周进行阅读心得总结。同时用“读书晋卡制度”与表扬信书面表扬、奖品奖励相结合,让孩子的读书兴趣更浓了,同时还收获了荣誉感。那些原本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也会慢慢地爱上书本。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浓了,家长看在眼里,对老师的专业的认可度自然就高了。
我还注重古诗词的积累,人手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课前3分钟是背诗时间,开展“每周一诗”活动,班级掀起背诗热潮。淅淅爸爸激动地跟我说,他家孩子背诗上瘾,主动要求挑战长篇宋词。爸爸言语中满是自豪!今年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成为热潮,“飞花令”中武艺姝的脱颖而出绝不是偶然,而是长时间积淀的厚积薄发。先不论古诗词在小学毕业考试中占比多少,这些积累对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着非常的意义。
其次,作为班主任,抓好习惯养成。
作为班主任,只要我们愿意付出真爱与真诚,真心关爱孩子,保护他的人格独立与尊严、呵护他的个性、尊重他的思想、关注他的内心,并竭尽所能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足以感染每一个孩子。
贯穿整个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则是养成教育。
据说,一个人一天当中,只有5%行为是属于非习惯性的,其余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同一个动作,如果重复三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如果重复三个月,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不良习惯的形成往往开始都浑然不觉,慢慢地就习以为常了,渐渐地就积重难返了。
都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我认为,基本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人际交往习惯是小学阶段习惯养成的重点。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就是抓好班级各项常规,关注细节的改善,学生的各项习惯就能逐步得以养成和改善。比如书写习惯,咱班一部分男孩坐姿不端正、书写较潦草,有的书写简直是艺术,天马行空的艺术!我就严加要求,连奖带罚,连哄带骗,甚至个别孩子抓着手一笔一划地来。一个学期的坚持,进步还是很显著的,家长也很欣慰。虽说习惯的养成一时半会儿难见成效,但如果一以贯之地始终坚持,好的习惯就会水到渠成地形成。
二、用真心对待家长,理解他们要求和内心的期待,努力以学生的成长变化来换取他们的信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育中来。
1、注重倾听,充分交流、懂得反思与及时改进。我们平时常说:对孩子要多包容,多鼓励,要有爱心;其实,对家长也是一样。我们要主动地跟家长交流,家长有问题找你的时候要耐心地回答。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本身就是积极参与家校互动的良好表现,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有效交流,及时破冰。
我刚接手新班时,很多家长老早就知道我是新入校老师了,为了消除家长们的顾虑,我特意在开学前召开“新老师见面会”。第一次见面,我介绍了我的从教经历,告诉他们虽然我刚来不久,可是人新资历不新,请家长放心。另外,我还坦白了我的性格特点和缺陷:外表清淡,骨子里热情,不太会说漂亮话,不喜欢做表面功夫,真诚、直爽。
了解了我的性格特点,他们也就开始我直来直去,不绕圈子了。有什么做得不好的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他们也会坦诚地跟我说。我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实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更多的只是误会,只是老师和家长之间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不统一,而通过有效交流就避免矛盾。
我每周都会给家长写一封信。通过这种书面的形式,反馈我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方法与内容,反馈孩子们一周来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也会对一周的注意事项进行温馨提示。通过这封信,家长能全面地了解我的教育教学思路,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我也能及时得到家长的反馈意见。这其实也是对我自身工作的一个总结与反思,它能鞭策我不断努力与改进。上个学期的坚持,让我迅速地在上一个新班级建立了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这学期,再次迎来新班级,通过一以贯之的坚持,我有理由相信,我能再次得到这个新班级的接纳和肯定。
2、依靠班级家长委员会,充分调动家校教育合力。
家委会的力量不容小觑。家委会除了替老师分忧,为班级服务,还能丰富家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家委会每期都会自主策划一次大型亲子活动。老师、家长在活动中能更充分的交流,甚至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孩子们的友情也得到了升华。在家委会的引领下,家长之间的沟通更频繁了,班级事务传达下去的力度大了,做事效率更高了,家校之间的凝聚力也更强了。我带的上一届毕业后的第一次聚会中,家长们感慨道:真庆幸,我们的老师、家长如此亲密,就像一家人!我们一些朋友的孩子的班级直到毕业,很多家长之间都还是陌生人。这份缘分的深浅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我注重依靠家长的力量,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来,陪伴孩子度过这美好的童年时光。都说中国有种奢侈品叫“爸爸”,孩子的教育责任大多都独自背在妈妈身上。于是1502班的爸爸们达成共识,决定改变现状,也正是他们提出了4.0教育社区的理念。他们建立班级“爸爸群”,积极交流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积极地参与到了孩子的教育当中来。就这样,老师,父亲、母亲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一份力,用自己的正能量为孩子树立成长的榜样。
我们真爱孩子,珍爱生命中的这份美丽缘分,我们分享教育的智慧,我们彼此赞许,我们互补不足,我们彼此包容和用情交流,努力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能量场。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我们实现了共同的教育理想,在这个社区里的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生命的启示和愉悦的提升,我们更加地热爱这个集体,彼此辐射更多的积极能量,从而让整个生态欣欣向荣。
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我愿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们的良师,做家长们的益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阳光、和谐、向上的大家庭,需要我们家校一起携手,用真爱、包容和鼓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更为蔚蓝的成长天空!
教育路上,我愿执一份淡定,行走在真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