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有所敬畏

2017-06-28

人应有所敬畏

——学习“美国判了两名中国留学生终身监禁”有感

中国留学生在美暴力群殴同伴的事件曝光后,国际国内反响很大,当事人的判决出来后,更加引起了国民的反思,我们的教育应该做些什么?继6月12日进行的法律知识讲座后,6月23日班会课,初中部就“美国判了两名中国留学生终身监禁”事件进行了班级集中学习。学习后,同学们感触很深。

通过这个事例,其实可以看出两个不同社会体制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看法。我们常把未成年人当作祖国的花朵。诚然,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也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作为人才培养、输出最重要的机构——学校里,存在着严重却关注度不是特别高的隐患。事例中,一留学生监护人认为“我孩子只是在边上看”而对判决不解,体现了不同国家对相同事件的不同办法。在国内,人们或许认为只会被校方“教训”,但是在美国,虽然不同州有不同法,但只要你与这件事儿有点关系就难逃责任。

我们生活在中国法律的庇护下,自然早已形成一套围绕中国法律的法律观念,所以对他国法律的不解情有可原。但是,就算在不可能完全完善的法律中并未提及,但一些不合理尤其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是否应该自觉的不去做?“校园暴力”中虽然有很多事情并未得到十分妥善的处理,但我相信人人都想过得安生点,所以这警醒我们,管好自己,别自找麻烦,出了事对谁都不好,尤其学生,你伤害的是“祖国的花朵”,对你动机的判断就不用上升到国家发展的层面了。但是对他人造成的伤害难以弥补。并且我相信大部分人,就算不是为国家未来着想,就为着贪婪下尚存的良知和对法律的那一点敬畏,是不会做出什么的。

校内的事件,我们尚且可以归咎与学生三观尚未成熟,但是作为教育者,也就是老师、家长,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可以多做一些什么可以对孩子有益?社会安定需要以法律为基础,让众人拥护且坚定履行。区别于美国,我们也许可以在法律死角中稍微“放纵”一点,但是对于事例中的酷刑等,要坚决回避。

法律的制定不仅为社会安定,而且让人们克制一些原始野性的行为。各地法律的不同代表各地不同的法律观念。并且不得不说的是道德观念,这个被部分人抛弃的东西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法律。

所以,法律可以作为一把衡量人的道德底线的标尺。

我有一个想法,如果你有这个闲心,可以搜集一些严格但是合理的法律条文,作为自己的“法律”。唯有克制自己,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惩恶扬善,敬畏法律。

——八1班邹硕

周五班会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校园霸凌的事

例,听完之后,我就在想:中国留学生怎么会干这种事呢?他们能出国留学固然

成绩好!他们走出国门就是中国人的代表,他们这样做不是丢中国人的脸吗?还

有那个被告的家长,把在国内贿赂的那一套照搬到国外,以为可以庭外和解,结

果在美国严苛的法律制度之下,简直就是飞蛾扑火,也被实施了关押。被告及其

家长的举动都足以证明他们既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同时也极其缺乏法律意识。

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把子女捧在手心,他们不传授孩子基本的安身立命的

道德品质和生存法则,只知道不让他们受伤害、不让他们经历挫折。殊不知这一

种“疼爱”其实是害了他们,小的时候犯错不究,长大以后,那小错就要变成大错!

在美国,学校不会管他是谁,不论他的年龄,只要触犯了法律,就要收到法律的

惩治。那看似严格的规定,其实才是真正的爱。人应该有所敬畏,做事应该有自

己的原则和底线。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们思考越是深沉

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七3班李瑞康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与许多中国人的反应相同。不过站在旁边看一眼,就要判处终身监禁呐?还要三千多万保释金?也太不讲人情味了吧!但就是像我这样的心理,才导致中国没有完全做到“法制”。一是法律对未成年人要求太低,导致未成年人违法行为不受重视。二是对法律的贯彻不够,中国人情味太浓,于是违了法,也就被骂一通而已。而这种风气,怎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长治久安,有规有矩的国家呢?不过,其实我觉得美国也不太安定,违法行为也不少,文章还是把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讲得太夸张了一点。不管怎样,中国的目标是民主与法制,应有更严谨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中国人也要养成强烈的法律意识,不仅

为个人,更为集体和国家。 ——八(1)肖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