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深刻转型——数学组外出听课学习汇报
2017-09-28
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灵魂,而教育最重要的事件发生在课堂,课堂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主阵地。数学的核心素养意蕴又是什么?如何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内驱力来带动我们的课堂教与学的转变?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怎样的新要求新挑战?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9月23日---34日我校部分数学老师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为期两天的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深刻转型”全国小学数学教育名家教学观摩活动。老师们通观摩学习名师们的精彩课堂和听专题讲座,收获丰富,受益匪浅。
一、名师课堂 感悟教育智慧
本次活动中有七位全国名师带来了不同年段、不同内容、风格不同,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展示,特别是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一课课堂展示,给所有现场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黄老师的课主要分为四个主要环节。首先指导学生带着:什么是三角形?这一问题从阅读课本开始,让人学生对三角形给出定义。接着抛出问题:“三根小棒能不能摆出不一样的三角形”,老师和同学们通过猜想、操作、验证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第三个环节是认识三角形的高、指导画高,体会三角形高的变化和顶点与底的对应关系;最后是知识的应用与拓展。课后黄老师结合本节课给大家作了《文本解读与大问题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还给一线数学教师还提出了几条建议:1、做好课前准备;2、不要忽视课本阅读的重要性;3、概念课教学中要注意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4、要不断主动发掘知识背后的学科素养。黄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一堂优秀的数学课是真实、有效的学习过程的展示,一堂优秀的数学课应该是知识与素养的并重。
二、专家讲座 引领专业成长
全国数学名师上海市徐汇区学科带头人顾亚龙老师在本次活动中为大家作了《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六个度”》专题讲座,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解读了如何做好一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一、逻辑的力度:用“情境链”串起“问题串”;知识的呈现顺序要与知识的内在逻辑相匹配:知识的呈现顺序要与学生的认知需要相呼应。二、思想的高度:数学思想应该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想的睿智、理性与深刻。三、文化的厚度:数学教育不能止于知识的学习,还有思维过程、思想方法、人生故事、理性精神等数学文化的传承。四、生活的宽度:丰富的现实生活是学生数学学习弥足珍贵的资源,不仅能丰富教学资源,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且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五、学生的参与度:以老师“低结构的教”促进学生“高结构的学”,老师的教不越位,学生的学才能到位,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六、知识的通透度:围绕条件、问题、结论设计多维度的变式练习,贯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能有效提高知识的通透度。
三、榜样示范 指明学科方向
张新春老师作为全国名师,是我们长沙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一直以来都是长沙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面旗帜,指引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学科方向。张新春老师本次展示的《数与形》一课以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一语为契领教学六年级数学广角中的数形结合巧算分数加法。课堂学习从范例启示、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欣赏拓展四个环节层层深入。同学们在学习中用图形发现规律,直观解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用数的计算验证图形规律,最终达到沟通数与形的关系。课后张新春老师又为大家作了《数形结合及其他—数形结合教学设计思路分享》专题讲座。张老师的以身示范,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名师就在身边,只要肯专研、敢实践、多反思,我们每一位教师也能在课上展现属于自己的风采。
通过本次外出学习,大家一起总结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巧妙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教研的执着精神,以此为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