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老师原地投掷垒球评课稿

2014-03-12

刘杰老师原地投掷垒球评课稿

评课人——杨毛

本堂课刘杰老师上的是小学三年级三3班的课,在我校生命课堂的指导下,他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采用游戏贯穿整堂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个环节的体育教学,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投掷教材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之一。本节课在保障教学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投掷教学向实用性和趣味化方向延伸和扩展,发展投掷能力,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练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的准备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反思维的快速反应能力欲望。

第二,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再一一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总结出动作的要领与要点。

第三,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多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发言的机会,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四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学生练习的必要之处作出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基本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操练,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特别是在投掷垒球是,备用四个框子,其中两个装垒球,另外两个框子是空的,距离为15米,然后分组投掷垒球,看谁将垒球投进框子的数量最多,这使原本枯燥泛味的运动变成有趣味的运动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让学生更有信心的的来投掷垒球。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投掷姿势,发展了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性、灵敏性。与此同时,既有个人比赛,又有小组比赛,这极其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协调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第五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本节课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建议:

1、在关注学生的合作与创新,小组做的比较多,在个人的练习密度上运动量不够;2、器材的使用与准备,垒球数量有些少,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连续性不够;3、课后器材没有安排学生整理,下课后器材比较乱,老师一个人整理,可能是老师忘记了。以上三点希望今后在此方面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