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标准讨论会--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2017-05-31
导语: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教育的本相,不在远方,而是在最初最初的起点。作为教育者,不忘初心,才会找对教育的方向,才会坚定我们的追求,抵达自己的初衷。
“课程和课堂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方向、也定位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段校长的一席话拉开了我校本次评课标准讨论会的帷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了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蓬勃发展,我校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直不遗余力,取经中外,辗转反思。从传统课堂到高效课堂,再到生命课堂,每一次的变革都只为向生命靠拢,每一次的蜕变都只为向生命致敬。
在生命课堂的道路上,我们已坚持了三年。三年间,我们提出课堂要营造安全、受鼓励的学习环境;要遵循自学、交流、实践、评价四步学习流程;要强调学生学习行为自主、真实、有效;要发展学生理性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要求。这些课堂标准的提出,大大促进了教育者教育方式的转变。但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我们对课堂评价标准有了更具体、更精细化的自我要求。
闫琪主任抛出讨论议题:1、现有评课标准在操作中有哪些困难?有什么改进建议?请结合本学科或本学段具体谈一谈。2、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是否有在主体评价标准下微调的诉求?3、为了在评价标准中体现对教师专业提升的明确导向,你有哪些意见或建议?4、当评价标准用于听课评分时,在分值的分配上有哪些改进建议?
胡校长回忆了当前使用的评课标准产生的时代背景,肯定了其作用。但也希望大家走到两个层面上来设计评价标准,即培养人的角度及学习本身。同时还提出,课堂中学生学习应有体验、有提炼、有反馈、有运用。
语文组希望评课标准能体现教育水平优劣的差异性,号召大家重视学习小组合作的意义及课堂目标的突破。
数学组则注重学生自学时能否有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上课时是否能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因此他们希望评课标准能更为具体、更为精细。
艺术组、综合组也纷纷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场会议,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一次讨论,问题层层剖析、课堂评价与时俱进。我校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也意味着生命课堂在我校走入了新的征程。
在生命课堂深入推进的道路上,一路荆棘,一路坎坷,大家品尝了酸甜苦辣,经历了风霜雪雨,但也收获了鲜花微笑,触摸到了勃勃生命力。我们深知,改变课程及课堂虽然艰辛,但那是一条洒满阳光的路,我们将向着明亮那方永不停歇地走下去。